各科研单位培育优质种苗超过350亿单位,受益区域北到辽宁南到福建广大沿海地区,带动即墨区海水育苗企业由2002年的 17家发展到现在的近 3000家,水体由3.5万立方米增长到140万立方米,年产值达20亿元。在基地的引领下,全区2000多名掌握了现代养殖技术的渔民到外地承包经营海水养殖18万亩,足迹遍及省内沿海地区和辽宁、河北、天津、江苏、福建等省市,促进了当地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在基地落户的“国家优良海水养殖种苗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海水养殖遗传育种中心”“教育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太平洋牡蛎原良种场”“农业部中国对虾良种场”“青岛市省级刺参良种场”等国家级和省级原良种场承载着国家、省、部级海洋领域重点课题实施工作,重点开展了鱼虾贝参类的种质研究。
水产种苗基地汇集了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驻青国内著名海洋科研机构和一批优秀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完善水产良种研发体系,强化海洋产学研对接,实现成果的应用研究和转化,对于青岛地区的渔业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渔业养殖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海水养殖业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仍是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一方面大量的科研成果停留在实验的层面,另一方面生产领域迫切希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海水养殖新的增长。这就要求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建立起新的机制。同时,在青岛渔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如当前育苗生产单位总体水平表现为“产业布局散、转型升级慢、适应市场能力弱”,与天津、河北、海南等地区的现代育苗工艺标准相比还有差距,苗种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养殖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渔业养殖仍以粗放式、低值养殖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其根源在于缺乏优良养殖品种的支撑。针对海水养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原创性成果少、技术系统集成度低、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水产种苗基地将通过重新规划建设,建成集科学研究、苗种培育、示范推广于一体的高起点、综合性苗种研发基地,成为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基地的样板,为产业的技术进步、增长方式的转变源源不断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