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里陆地上万物休眠,
却是海蛎子长势最好的时候。
红岛作为海蛎子的优质产区也到了大规模捕捞的阶段。这里每天天不亮,渔民便出海捕捞海蛎子,经过四五个小时的作业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一兜兜海蛎子从这里销往全国。
一趟拉回两万斤
近日,记者来到红岛渔港码头探访。上午9时许,一艘艘渔船陆续进港,只见每条船的前后甲板上成兜的海蛎子堆积成山。渔船还没停稳,等待装海蛎子的货车便已抢占有利位置。看一眼海蛎子的品相、大小和杂质多不多,买卖双方便对价格心中有数。没有讨价还价,双方便达成一致,凭借的是多年合作下来保持的默契。工人麻利地操控吊车,将一兜兜海蛎子从船上吊装到车上,不多功夫就将货车装满。
42岁的孙仁双,从事海蛎子捕捞已有二十多年。冬天捕蛎子,夏天捞蛤蜊,一年到头,孙仁双整天与这片海打交道。在他看来,出海捕捞海蛎子是一年当中最苦的时候。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出海,顶着海风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冬天最冷的时候嘴里哈的气落到头发上都能结成冰碴。
青岛人熟悉的野生海蛎子是生长在礁石上的,而渔船出海捕捞的海蛎子则养殖在海泥里的。“礁石上的海蛎子要靠耙子撬,海泥里的海蛎子则要靠网捞。”孙仁双说,捕捞海蛎子的网规格比较大,网具的一端有像牙齿一样的铁耙。捕捞时将网具下沉到海底,耙齿扎进泥中。随着渔船地拖拽,海蛎子顺势吃到网里。起吊时,装载海蛎子的网具要反复入水几次,冲掉网兜里大量的泥沙。“一网下来能打捞五六百斤海蛎子。今年海蛎子长势好,一次出海能捞两万余斤。而且渔船没靠岸,就都被岸上的收购商抢订一空了。”孙仁双说,据他估计目前仅红岛渔港码头每天上岸的海蛎子便能达到30万余斤。
存放半月不失鲜
码头上,前来收购海蛎子的人络绎不绝,48岁的刘福领是红岛本地的一名收购商。“咱红岛的海蛎子个头大不说,肉质还肥,口感甘甜。这得益于胶州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刘福领说,胶州湾处于两河水的交界,海水浓度偏低,微生物较为丰富,特别适合贝类生长。而且这些年汇入胶州湾的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的水质大为改善,水质好了海蛎子自然就长得好。
“现在出水的海蛎子大都已经在胶州湾里养了两年,长到八九分肥了。”刘福领一边说着一边随手撬开几个海蛎子,海蛎子各个肉质饱满、颜色发黄。在他看来,这就是最新鲜的本地海蛎子的特征。海蛎子收购回去后他们首先要进行筛选,挑出里面的空壳,然后按照大小分拣,符合标准的海蛎子进入零售市场,个头小的海蛎子则要进行深加工。
“12月份,海蛎子陆续上市,一直到清明节都是海蛎子最佳品鲜期。其中最肥的时候当属春节前后。”刘福领说,春节期间在冰货海鲜唱主角的市场里,海蛎子是难得的鲜货,深受市民的喜欢。刘福领还向记者透露了一条存放海蛎子的妙招:在冬天,买回家的海蛎子不要清洗,带着海水、挂着海泥,就这样“原生态”地直接堆放在阴凉处就可以,这样存放半个多月海蛎子也不会死,而且鲜度不减。
外地育肥身价增
码头上,记者还看到前来拉货的车辆许多挂着外地车牌。省内的有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省外的有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记者了解到,红岛海蛎子被销售到全国各地,其中省内居多。除了直接进入零售市场以,还有一部分海蛎子被送到周边海域育肥。
日照海蛎子养殖户王先生告诉记者,红岛海蛎子品质很好,但是受限于胶州湾的海域面积,海蛎子投放密度过大,势必影响海蛎子的长势。他收购长势不好的海蛎子,带回老家“育肥”。“在我们那,海域广阔,海蛎子生存空间大,两个月的时间,海蛎子就能迅速增肥。”王先生说,海蛎子被装进笼子里吊养,一笼50斤能养到65斤,价格也跟着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