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喜望丰收。10月26日下午,在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尖山村“稻虾共作”基地里,呈现一片忙碌景象:基地的几名员工正忙着捕捞养殖的罗氏沼虾;稻田旁,停着一辆皮卡车,车厢里安放着一个巨大的水箱,水箱里有40个叠在一起的虾笼,每个虾笼可装10斤活虾。罗氏沼虾捕捞上来后,直接运往深圳。
员工们从稻田的一角下水,每个人扯起网的一个角,让网下端沉底,上端露出水面,网的左右两端贴着田埂,然后三个人慢慢向前推移,形成对虾的包抄之势。
过了十几分钟,在把整个稻田转了一圈以后,就到了收网之机。 “一,二,三,起!”三个员工同时发力,顿时,网脱离了水面,网兜处上只百虾活蹦乱跳,每只虾足有两个拇指般大小,体重约为二两。虾身晶莹剔透,漂亮极了。
稻虾共作落户五华 产业振兴找到新出路
五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级粮食主产区,又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即山地多水资源少,供耕种的田地更少,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近年来,由于种地周期长、收入低,五华当地一些农户选择到外地务工,导致大量土地被撂荒。据统计,仅五华县梅林镇就有1700多亩荒田。
乡村振兴,前提是产业振兴。番禺区对口支援办经过细致深入的调研以后,认为五华的气候、水质、土质等条件适合发展“稻虾共作”,于是动员从五华县梅林镇福新村走出去的优秀企业家李素偌返乡发展,由他出资创立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市翔世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广州水产养殖的先进技术引入到五华县。
今年二季度,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五华县梅林镇福新村创立,并与福新村书记李巽安取得联系,李巽安把自己承包的10亩水田拿出来作为该公司的第一个示范基地。福新村示范基地一期今年5月投产,7月获得收成,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之后,该公司又在福新村开辟了第二块示范田,共20亩。
今年8月上旬,在番禺区派驻五华县梅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大力推动下,梅林镇尖山村实施“稻蛙共作”的当地致富带头人刘其坤与悯农公司合作,转型发展“稻虾共作”。刘其坤出资投产,悯农公司提供养殖的技术指导、生产设备、饲料、动物保健品等,并与其签订了销购合同,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虾苗今年8月下旬放养,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到了成熟销售的时机。据估算,刘其坤的“稻虾共作”基地里,每亩可养成150斤虾,悯农公司以一斤30元的价格收购。就在前两天,悯农公司把刘其坤养殖的罗氏沼虾样本送到广州京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按照之前的约定,悯农公司安排人员10月26日下午到五华收虾,10月26日夜里盛满罗氏沼虾的皮卡车就开往深圳罗湖水产(综合)批发市场,从基地捕捞到交易市场不到二十个小时,在短时间内,罗氏沼虾即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餐桌上的美食。这是悯农公司生产的第一批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罗氏沼虾。
示范效应初显,产业规模由小变大
这几天, 五华县转水镇的矮车村也传来好消息。该村也建立了“稻虾共作”基地。昔日长满杂草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致富田”,水田里栽种了禾苗,四周开挖了深水沟,深水沟里放养了活蹦乱跳的虾苗。
矮车村党支部书记钟彩文说,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土地耕作人员逐步减少,土地撂荒问题日益突出,看着昔日良田变成荒田觉得很可惜。于是在今年8月通过联系乡贤钟兴文,邀请其投资,并引进悯农公司养殖技术,在澄岭背集约撂荒水田约100亩发展“稻虾共作”养殖项目,为村里撂荒水田复耕寻找出一条新路。
悯农公司技术人员季涛介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能让水稻和罗氏沼虾相得益彰。一方面,水稻吸收利用养虾产生的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净化水质和底质,同时为罗氏虾脱壳提供躲避场所;另一方面,虾的排泄物可以作为天然肥料,虾的打洞、爬行等日常活动可以疏松土壤结构,改善土质,真正实现一地两用,一田双收。
稻虾田里的水稻叫五香粘,品种优良,预计亩产可达800-1000斤,而虾根据虾苗大小,快的一个月就可以上市。“这不,8月底放的虾苗,前几天就已经上市了一批,市场需求大,供不应求。近期也准备加大投入,将养殖规模由现在的100亩扩大到200亩”,钟兴文一边乐呵呵地说着,一边让工作人员把网捞虾。
不管是在梅林镇的福新村和尖山村,还是在转水镇的矮车村,通过“稻虾共作”养殖项目示范引领,可以盘活撂荒土地资源,实行规模化经营,实现荒地变良田,扎实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生态种养新模式,为农民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