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杆推动,黄沙水产新市场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日前,黄沙水产新市场项目建设推进动员会在东洛围地块举行。未来,一个以水产品集中交易、展贸、电商、物流配送、文化商旅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水产产业综合体将在这里崛起。
●南方日报记者 宾红霞 柳时强
通讯员 柯霞
过去市场经济推动水产市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州市取消最后一张鱼票,水产市场全面开放,全国各地的水产品开始聚集广州。90年代初,广州市主要的水产流通市场是位于沿江路一带自发聚集的水产品“天光墟”,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水产交易市场。
食在广州“鱼”为鲜。分散的经营模式一度限制了广州水产品产业的发展,要有更大的规模就必须要依靠现代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
黄沙水产市场有关负责人回忆,90年代初,受珠江内河道运载能力削弱等因素影响,广州港务局新风港务分公司面临生存发展困境。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1994年7月16日,由新风港务分公司利用原黄沙码头装卸站改造而成的黄沙市场正式开门迎客。
从1994年到2020年,26年间,黄沙水产市场主要经历建成营业、发展壮大和升级改造三个发展阶段。
“1994年,黄沙市场完成改造,正式营业。”该负责人介绍,市场以“自主经营”为方向,吸引了一批实力客户共同创业发展,也正是有了实力雄厚的客户支持,市场在稳定经营中探索前行。
有了雏形,就要发展壮大。
1995年—1999年,黄沙市场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定点为全国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菜篮子”重点项目;2000年,经国家发计委立项,黄沙市场升级建设一期工程纳入广州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2005年6月,黄沙市场一期一段新大楼建成投入使用;2009年7月29日,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黄沙市场实现公司制管理。
“黄沙水产市场已发展成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活鲜水产品交易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市民食在广州的一种情怀。”广州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波表示。
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活力给了黄沙水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其粗放的发展模式以及传统的海鲜批发给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也引来了市民的诟病。
“印象中的黄沙水产市场,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平价鲜活的海鲜,恨的是曾经脏乱的环境。”一位老广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记得以前去买水产品,走下黄沙码头,一路都是污水和腥味。”
情怀之外,黄沙水产市场到了不得不改造的时候,于是它走进了成长期的第三阶段——升级改造阶段。
根据广州市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及城市规划调整,黄沙市场积极推动市场现址升级改造和异地选址建设工作。2014年,黄沙市场率先完成水产大宗交易和物流配送外迁,市场物流和交通空间得到释放。2019年7月25日,广州市规委会审议通过了《荔湾区沙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黄沙市场的下一步升级建设作出规划。2020年3月26日,荔湾区举办重点工程项目集中动工仪式,黄沙水产新市场进入建设阶段。
发展“全国水产价格看黄沙”
货车停靠,一大波新鲜小龙虾被卸下,老广的餐桌又多了一样美味。黄沙水产市场一直都是湖北小龙虾在广东的集散地,交易高峰期可达单日破百吨的销售量。
“水产价格,全国看广州,广州看黄沙”。一句话可以窥见黄沙水产市场在全国水产批发市场中的地位。
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是广州港集团下属全资国有企业,是国家级活鲜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广州市“菜篮子”重点项目和广州市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再到做大做强,黄沙水产市场的发展背后离不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
“从地理区位看,黄沙水产市场地处广州市荔湾区珠江黄金岸线,白鹅潭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广州港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水路运输条件分析,黄沙水产市场位于三江交汇处,坐拥270米珠江码头岸线;从陆路交通条件分析,市场直接黄沙大道、内环路等城市主干道,快速衔接龙溪大道、环城高速、东新高速和机场高速等干线,便利与各地区集散衔接;从航空运输条件分析,可半小时到达白云机场,经航线和国内外实现集散衔接。便利的水、陆、空运输条件对于黄沙市场发挥集散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黄沙水产市场还有着“水产品的蓄水池”的称号。水产品直接由产地和养殖场发往黄沙市场后,经分拣、储存、打包,以空运及陆运形式发往省内外乃至全国和世界各地。黄沙市场被称为“水产品的蓄水池”。据不完全统计,黄沙水产市场2019年交易量超27万吨,交易额达86亿元,占珠三角水产品供应量75%左右,约30%销往其他省份,销售量和销售额均在全国同类批发市场前列。
“无论什么时候到,黄沙水产市场总不会让你失望。”在老广的印象当中,黄沙水产市场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这正是其经营特点之一。“黄沙市场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该负责人说。
黄沙水产市场经营业态多样化,以水产批发交易为主,零售、展贸为辅,并衍生了水产餐饮、加工、配送等业态。此外,市场汇集了全国及全球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00多种活鲜水产品,包括高端、中端与经济水产品,全年四季品种丰富齐全,满足商家一站式采购及市民多样化消费。
多样化的经营业态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黄沙水产市场现有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带动上下游就业岗位超过10万人,其产业规模及辐射能力,对渔业生产、捕捞、养殖、运输等上游环节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对水产品加工、物流配送、次级批发、终端零售、餐饮美食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形成华南地区水产价格“风向标”。黄沙市场是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定点单位、省市价格指数平台成员单位。市场水产品交易价格实时联网上报广东省、广州市物价信息平台,形成“黄沙水产价格指数”每日发布,对华南地区的活鲜水产品交易产生“风向标”的指导作用。
未来打造多元水产产业综合体
“请正确佩戴口罩,做好防疫措施……”广播一遍又一遍响彻黄沙水产市场,提醒场内档主和顾客防疫时刻不能放松。
黄沙市场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响应国家发挥“菜篮子”市长责任制项目保供稳价功能的号召,市场持续稳定经营。3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稳定,市场经营逐步回暖,进场交易车辆数量与疫情前基本持平。
辉煌还在继续,但新的趋势也在发生。
“落雨大,水浸街,黄沙就嚟冇蟹卖……”近年来,一曲童谣在广州街头巷尾传播开来,这正是近年来黄沙水产市场变迁的写照。
广州黄沙水产新市场项目位于荔湾区沙洛片区,总建设规模约1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7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投产。
“项目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智能交易、集中结算、集中供冷等系统,扩大土地资源效用,实现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化市场的转型升级,打造一个以水产品集中交易、展贸、电商、物流配送、文化商旅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水产产业综合体,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气息和吸引力的活力城市空间。”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副经理黄志伟说。
为什么要建设黄沙水产新市场?“现有的黄沙水产市场功能布局过于集约化,场内商流、物流交叉,干湿未能分离,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脏乱差形象不佳等问题。”他说。
此外,黄沙水产市场仍以传统的现场、现金、现货对手交易为主,现代化交易组织未充分建立。
“新市场将进行集中交易,统一过称、统一结算,改变现有的分散经营的模式。在集约化经营前提下,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对水产品进行产地、品类分析,实现食品安全溯源。”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经营部经理张剑锋表示。
新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后,传统的黄沙水产市场将何去何从?张剑锋表示,届时传统的黄沙水产市场将配合市民体验式消费需求,往“渔人码头”的方向改造。“市民可以在一处地方实现吃海鲜、游玩等一条龙服务。”
从食在广州的招牌“代言人”到打造多元水产产业综合体和活力城市空间,黄沙水产市场正一步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突破区域发展瓶颈。其改造变迁能否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新范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