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017660909

安徽铜陵:从“打鱼郎”到“养鱼翁”

   2020-08-28 307 0
核心提示:8月19日下午,安徽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蟠龙村的养殖户刘来富扛起一大袋鱼饲料走向养殖水塘,随着饲料洒向水面,成群的鱼儿跃出水面
 8月19日下午,安徽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蟠龙村的养殖户刘来富扛起一大袋鱼饲料走向养殖水塘,随着饲料洒向水面,成群的鱼儿跃出水面抢食,场面热闹不已。
 
2018年,义安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并于2018年底完成全部63户专业渔民退捕转产。当时,专业渔民刘来富响应政策号召,成为第一批上岸的渔民之一。
 
“打了一辈子鱼,从小就住在船上,现在上岸了不打鱼了,真有些舍不得!”见到前来采访的记者,刘来富笑着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天门镇人,今年已经60岁了,从他爷爷辈算起,家里三代都以打鱼为生,一直在长江及青通河里讨生活,足足上百年了,是地道的渔民。
 
刘来富从小就跟着父亲学打鱼,到现在也有40多年的“渔龄”。“早些年的鱼真多!只要选择好河段,把握好时机,一网下去,捞上近百斤是不成问题的。草鱼、鲫鱼、鲢鱼多得很,就是如今难得一见的刀鱼,当时也蛮多。”刘来富打开了话匣子,“后来捕鱼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但捕到的鱼却越来越少。”据刘来富回忆,在他小的时候,跟父亲在长江里打鱼,经常一网下去拉都拉不动,而且鱼的个头都是很大的。到2000年前后时,打鱼收成还可以,一网下去也有二三十斤、三四十斤,大大小小都有,但那时候对于自己父辈来说是已经变少了,在往后几年就开始变更少了 。
 
本以为这辈子也会跟父亲和爷爷一样,延续世代打鱼为生的家庭传统,但随着国家退捕政策的出台,刘来富开始想着要另谋出路。“国家提出这个政策,很多渔民,都是能理解的。这些年来,我们捕鱼明显感觉到鱼类越来越少,父亲那一辈的时候捕到的常见鱼种,如今不少都成为了稀缺品种,大家也很痛心。”刘来富说。特别是近些年,长江里捕捞到的鱼数量明显减少,再不保护长江的资源真不行了,这是他最大的感受。所以政府提出禁渔这个政策,他一直非常支持。
 
“早些年我、老伴和孩子们是长年在江河上以打鱼为生,以船为家且岸上无房,我们住的船都称为住家船。”刘来富说,当时义安区有不少渔民长期在长江上以打鱼为生,这些人长年居住在船上。2014年,国家开始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在政府的帮助协调下,为刘来富解决了建房用的宅基地和4万元资金补贴,帮助昔日漂泊长江的渔民刘来富住上了130多平的新楼房,开始了岸上新生活。
 
“住进了楼房,解决了我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但我没什么文化又缺乏技能,为了生活,还是‘故水难离’,仍然从事捕鱼工作。” 2018年,义安区实施渔民退捕转产工作,要求全区63个持证渔民告别捕鱼,弃水上岸。当年年底,全区完成了全部63户专业渔民退捕转产,共拆解捕捞渔船63艘、住家船31艘,收回渔业捕捞证63本,并为退捕渔民发放了补助资金。同时,由政府全额出资,为退捕渔民每人每年按照3000元的标准参保,享受补贴时间15年。刘来富和其他退捕渔民一样,上交了渔船和捕捞证,领到了20160元的补助金,并且得到政府购买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离开了鱼,没了一技之长,我上岸后能做什么呢,靠什么生活?”这也是他思前想后的事情。“政府承诺提供帮助, 一辈子都与鱼打交道,除了养鱼,其他我什么都不会,毕竟鱼的习性自己还是摸得透的。”
 
在义安区农业农村局水产部门和镇、村的指导帮助下,刘来富继续在“渔”字上做起了文章。2019年,他在天门镇蟠龙村自己家附近流转承包了一个10亩左右的养殖水面,主要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家鱼,同时还经营起了休闲垂钓。他把自家的“别墅”也改造成农家乐饭店,将两条小渔船改造成风景观光船,做起了渔家乐。
 
“到现在为止,店开了一年多,生意还不错,旺季的时候,家里几张餐桌,坐得满满登登,一家人忙得团团转,年收入也有四万多元。”刘来富说,现在的岸上生活比以前在长江上打鱼漂泊讨生活要好得多,对现在自己养殖+休闲垂钓+渔家乐这种多元化发展模式充满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贝壳类海鲜哪些好吃

上一篇:

盐城市银宝集团农业发展公司严抓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