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协作模式在玄滩镇建成的800亩竹香稻+大头虾示范基地,稻虾喜获双丰收。
稻熟虾肥 农民收获忙
8月21日,走进泸县玄滩镇新屋村伍超民的稻虾养殖示范基地,一片片金黄色、沉甸甸的稻谷随风摇曳。业主伍超民正带领着几位村民忙着收割沉沉的稻穗。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对青蛙的消费观念已经变化。我就从稻蛙改成稻虾了。”伍超民介绍说。他流转土地78亩多,加入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进行稻虾养殖,第一年就喜获丰收。
收割稻谷
由于忙着收割稻谷,捕捞大头虾的事就只好请人帮忙了。在稻田沟里,来自刁河村稻虾大户唐光华和邓家树正忙着捕捉大头虾。
“我们是哪家捕捞,就大家都来帮忙,换工程。”唐光华说,他流转承包了32亩,在春节至4月底已经出售小龙虾15万元,栽秧后,部分田块改喂大头虾。
“大头虾68元一斤,比小龙虾高2倍多。”唐光华说,经过三个月精心管理,部分大头虾已经上市。
捕捞大头虾
“之所以改养大头虾,主要是加入了专合社。”唐光华介绍说,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统一育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指导,以保底价40元每斤销售,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自从加入合作社,在高总的带领下,我们的稻虾收入逐年增加,找到了致富增收路。”唐光华说,在家既能照顾父母子女,又有不错的收入,比在外务工强多了。他的稻谷亩产达1000斤,大头虾亩产150—200斤,亩收入在6000—8000元,加上春节到4月小龙虾亩收入5000元,全年亩收入1.5万元,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专合社带动 探索稻虾共作新模式
“这是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新技术,稻田我们从来不打农药,这样不仅能为小龙虾提供一个没有污染、适合生长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保证小龙虾的存活率和品质。”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高大伦介绍道。
捕虾收稻
稻虾共作正是利用了动物和植物和谐共生,形成一条绿色水产产业链。稻田里的龙虾个头大,肉质紧实鲜嫩,龙虾的活动还可以给稻田松土通气和增肥,田里的水稻也能获得丰收,实现虾粮双赢,既填满了“米袋子”又充实了“钱袋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着落在玄滩镇的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是泸县最大的一家稻虾共作农业综合体组织,拥有会员20126名,在玄滩镇发展核心基地2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稻虾立体养殖10万多亩。专合社常年免费为会员提供小龙虾、大头虾养殖的全套养殖和管理技术,为会员搭建统一的购销平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不受影响。
将大头虾销往各地
同时,玄滩镇政府以市星级稻渔(稻虾)共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全力打造集中联片标准化双稻双虾示范基地,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创新开展“政银双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共建共享中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优化金融要素供给,致力解决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致富奔康的各种需求,助力全镇稻虾产业向好发展,为实现农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水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稻虾产业。并成功将养殖的小龙虾销往成都、重庆、上海、北京,而且也打造了自己的稻虾米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双稻双虾成全县富民产业
“利用泸县稻田优越的光热条件,主要就是稻虾共生,稻谷栽的是优良品种竹香稻,全程无公害,不用撒农药、肥料。田里养小龙虾和大头虾,实现一田双稻双虾,增产增收。”泸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渔政股股长张德明介绍说。
“我们现在坚持以稻为主、以虾增收,推广‘中稻+再生稻,小龙虾+台湾大头虾’的双稻双虾养殖模式。”张德明说,双稻双休产业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和合作社的共同努力,能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到稻虾养殖中来,将品牌越做越响。
满载而归
泸县地处川南,年平均气温18.1℃,有60万亩冬水田,龙虾养殖期长达10个月,与湖北等地相比,有明显的时间优势。4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湖北等小龙虾上市的主要季节,泸县就改养了价值更大的大头虾。因大头虾过不了冬,所以10月下旬至第二年4月上旬,当地又养殖小龙虾,而且比湖北的小龙虾上市还早,真的是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双赢增收好路子。
红艳的龙虾、饱满的稻谷……泸县美好乡村的颜值不断刷新,一只虾、一袋米已然成为撬动这片乡村大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