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017660909

鱼病知识--水霉的培养与治疗对比

   2019-12-24 79
 基于水霉在分类地位上的分歧,本文将对比OIE中罗列的水霉相关疫病的生物学、鉴定、预防与治疗,以及传统水霉病和藻类的相关说法,以期为今后水霉的培养、鉴定以及预防工作打下基础。

以OIE对侵袭丝囊霉菌的描述为例,水霉具有无隔膜类真菌菌丝结构。水霉具有两种典型的游走孢子结构,初级游走孢子由孢子囊中的圆细胞组成,在孢子囊顶部释放并形成孢子群,然后迅速转化为肾型的次级游走孢子。次级游走孢子的横向双鞭毛结构,使其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它的活性时期取决于环境和宿主的状态。通常来说,游走孢子形成包囊、出芽并产生新的菌丝,但是游走孢子的第三代孢子可能会从包囊中释放(多游现象)。

水霉菌感染范围较为广泛,可感染鱼体皮肤使鳞片脱落,也可感染咽部、食道、肝脏、肾脏、脾脏等实质性器官。当鱼体表现出明显症状时,说明菌丝已侵入鱼体肌肉深处,并向外延伸长出大量菌丝。

在水产养殖中,被感染的鱼体在头部、皮肤及鳍表面可见灰白色菌丝。在严重感染情况下,50%皮肤表面被覆盖。当水霉菌侵入机体内并分泌蛋白质分解酶时,可促使鱼体出现焦躁不安症状并与固体物质不断摩擦,严重时鱼体衰弱,游动无力,食欲减退,最后衰弱而死。当鱼体体表受伤时,造成水霉的游走孢子黏附于伤口,吸取鱼体体内营养而迅速生长,被感染的鱼多数呈上蹿下跳不安状游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相关市场行情
推荐市场行情
点击排行